欢迎访问”通许县中医院”官方网站!24小时免费接诊电话:0371-24960120   0371-24978120

手机网站二维码
扫描立即访问
SCAN NOW!

微信公众平台
扫描立即关注
WE CHAT

24小时免费接诊电话:
(0371) 24960120 24978120

 

综合医院地址:
通许县北关汽车站对面(丽星中学南邻)

 

妇儿医院地址:
通许县行政路中段四面钟(行政路与北阁路交叉口)

联系方式 Contact us

微信公众号

手机网站

 版权所有:通许县中医院  Copyright 2011-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 豫ICP备18037770号-1 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郑州    通许县中医院.网址

护理天地 ≡

了解最新企业动态,关注最新行业热点资讯,聚焦市场新发展新方向...

>
正文内容

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、注意事项

分类:
中医护理
作者:
来源:
2014/03/15 18:15
浏览量
一、耳针法(耳穴埋豆)(一)、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,解除或缓解各种急、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。通过其疏通经络,调整脏腑气血功能,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,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(二)、禁忌证耳部炎症、冻伤的部位,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(三)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,患者感到局部热、麻、胀、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“得气”,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。  2执行无菌操作,预防感染。起针后如针孔
  一、耳针法(耳穴埋豆)
  (一)、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,解除或缓解各种急、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。通过其疏通经络,调整脏腑气血功能,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,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  (二)、禁忌证耳部炎症、冻伤的部位,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
  (三)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,患者感到局部热、麻、胀、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“得气”,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。
  2执行无菌操作,预防感染。起针后如针孔发红,应及时处理。
 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,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,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,并配合患部按摩、艾条灸等,以提高疗效。
  二、艾条灸法
  (一)、目标
  1遵医嘱选择穴位,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。
 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、调和气、消肿散结、祛湿散寒、回阳救逆等法,达到防病保健、治病强身的目的。
  (二)、禁忌证
 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,不宜施灸。
  2颜面部、大血管处、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。
  (三)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采用艾柱灸时,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,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。
 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,属于正常现象。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,无需处理,可自行吸收。如水疱较大时,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,覆盖消毒纱布,保持干燥,防止感染。
  三、拔火罐法
  (一)、目标
 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、虚寒性咳喘等症状。
 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。
  (二)、禁忌证
 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。
  2皮肤溃疡、水肿及大血管处。
  3孕妇腹部、腰骶部均不宜拔罐。
  (三)、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,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。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。
 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,有无裂痕。
  3防止烫伤。拔罐时动作要稳、准、快,起罐时切勿强拉。
  4使用过的火罐,均应消毒后备用。
  5起罐后,如局部出现小水疱,可不必处理,可自行吸收。
  6如永疱较大,消毒局部皮肤后,用注射器吸出液体,覆盖消毒敷料。
  四、穴位按摩法
  (一)、目标
 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。
  2通过穴位按摩,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。
  (二)、禁忌证
  各种出血性疾病、妇女月经期、孕妇腰腹、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。
  (三)、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,以防损伤患者皮肤。
 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、柔和、持久,禁用暴力。
  五、刮痧法
  (一)、目标
 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、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等症状。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,促使周身气血流畅,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  (二)、禁忌证
  体形过于消瘦、有出血倾向、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。
  (三)、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保持空气新鲜,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。
 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,勿损伤皮肤。
 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,发现异常,立即停刮,报告医师,配合处理。
 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,饮食宜清淡,忌食生冷油腻之品。
  5使用过的刮具,应消毒后备用。
  六、湿敷法
  (一)、目标
  减轻局部肿胀、疼痛、瘙痒等症状。
  (二)、禁忌证
 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。
  (三)、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,以取得合作。注意保暖,防止受凉。
  2注意消毒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。
 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,如出现苍白、红斑、水疱、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,立即停止治疗,报告医师,配合处理。
  七、涂药法
  (一)、目标
 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、解毒消肿、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。
  (二)、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。
  (三)、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。
  2涂药次数依病情、药物而定,水剂、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,防止挥发。
 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。
 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,使之渗入肌肤。
  5涂药不宜过厚、过多,以防毛孔闭塞。
 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,不可涂于面部。婴幼儿忌用。
 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,如有丘疹、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,停止用药,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,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。八、熏洗法
  (一)、目标
 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、肿胀、屈伸不利、皮肤瘙痒等症状。
 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、痒痛、糜烂等症状。
 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。
 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。
  (二)、禁忌证月经期、孕妇禁用坐浴。
  (三)、护理及注意事项
  1冬季注意保暖,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。
 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,温度适宜,以防烫伤。
 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,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。
  4包扎部位熏洗时,应揭去敷料。熏洗完毕后,更换消毒敷料。
  5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,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
 
关键词: